量子效率测试仪
PL/EL一体机
Sinton硅片少子寿命测试仪
Sinton硅块少子寿命测试仪
绒面反射率测试仪
3D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四探针方阻测试仪
全自动扫描四探针方阻测试仪
在线薄膜厚度测试仪
晶化率测试仪
Horiba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霍尔效应测试仪
分光光度计
全光谱椭偏仪
Horiba椭圆偏振光谱仪
TLM接触电阻率测试仪
超景深显微镜
网版智能影像测量仪
全自动影像测量仪
卧式拉力机
电池片稳态光衰老化试验箱
电池片紫外老化试验箱
电池片拉脱力综合测试仪
外观检验台
湿漏电测试系统
组件实验室EL测试仪
紫外老化试验箱
稳态光衰老化试验箱
电流连续性监测系统
PID测试系统
旁路二极管测试系统
LeTID测试系统
反向电流过载系统
脉冲电压测试系统
绝缘耐压测试仪
接地连续性测试仪
绝缘耐压接地测试仪
湿热环境试验箱
湿冻环境试验箱
热循环试验箱
动态机械载荷测试机
静态机械载荷测试机
冰雹冲击试验机
引出端强度试验机
霰弹冲击试验机
抗划伤(切割)测试机
剥离试验机
万能材料试验机(单臂)
万能材料试验机(双臂)
光伏玻璃透过率测试仪
醋酸测试试验箱
交联度测试系统
二极管接线盒综合测试仪
落球冲击试验机
半自动四探针
全自动探针式台阶仪
多通道太阳能MPPT系统
Horiba稳瞬态荧光光谱仪
钙钛矿P1激光划线测试仪
钙钛矿在线PL测试仪
钙钛矿在线方阻测试仪
钙钛矿在线膜厚测试仪
钙钛矿工艺检测工作站
手持式IV测试仪
便携式EL测试仪
手持热成像测试仪
户外组件多通道测试系统
光伏逆变器电能质量测试仪
无人机EL检测仪
IV测试仪
IVEL分选机
BC电池26.64%效率:硅片参数厚度/电阻率/体寿命系统协同优化
日期:2025-06-18浏览量:585
叉指背接触(IBC)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因其高短路电流(Jsc)和理论效率接近29.4%的潜力,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结构通过将正负电极移至背面,避免了传统前接触电池的金属遮挡问题,同时提升了光捕获能力和载流子收集效率。然而,IBC电池的产业化应用受限于复杂制造工艺(如背接触对准精度)及背面复合损失等问题。
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发射极宽度或接触类型优化,但对硅片参数(如厚度、电阻率、体寿命)与几何设计(如面积占比)的系统性协同研究仍不足。本研究基于Quokka3模拟平台,结合美能QE量子效率测试仪对光谱响应的精准量化能力,深入分析关键参数对IBC电池性能的影响,提出优化方案以提升效率至26.64%,为实验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IBC太阳能结构的模型示意图
硅片参数优化
a) 硅片电阻率与厚度对效率的影响;b) 体寿命与厚度对效率的影响
硅片厚度、电阻率与体寿命是决定IBC电池性能的核心参数。通过三维模拟发现,当硅片厚度从80 μm增至200 μm时,效率提升显著。结合电阻率1 Ω·cm与体寿命≥10 ms的条件,效率可达24.85%。进一步优化表明,体寿命延长至10 ms以上可有效抑制基底复合,提升开路电压(Voc)与填充因子(FF)。此外,硅片电阻率过低(<1 Ω·cm)会导致串联电阻增加,而过高(>2 Ω·cm)则限制载流子浓度,因此1 Ω·cm为最优选择。
表面钝化技术影响
前/后表面J0对a) Voc、b) Jsc、c) FF、d) η的影响
前/后表面钝化质量直接影响Voc与Jsc。模拟显示,当前后表面复合电流密度(J0)从50 fA·cm−2降至1 fA·cm⁻²时,Voc提升约25.4 mV,效率增加1.91%。此结果表明,采用高质量钝化层(如原子层沉积Al2O3)可显著降低表面复合损失。值得注意的是,后表面钝化需兼顾均匀性与厚度,过厚钝化层可能导致寄生吸收损失。
背面结构设计与电阻率优化
硼发射极背面a) Voc、b) Jsc、c) FF、d) η随电阻率与J0的变化
磷扩散背面a) Voc、b) Jsc、c) FF、d) η随电阻率与J0的变化
背面硼发射极与磷扩散BSF的电阻率(Rsheet)和复合速率(J0)对性能至关重要。模拟表明,硼发射极Rsheet=100 Ω/□、J0=1 fA·cm−2时,效率达26.05%;而磷扩散BSF在Rsheet=50 Ω/□、J0=1 fA·cm−2时,效率进一步提升至26.25%。条状接触结构因横向导电性优于点状接触,可降低串联电阻并提升FF。此外,发射极与BSF间需保持适当间隙以避免隧道结效应导致的低偏压穿透风险。
面积占比与复合控制
硼发射极面积占比与J0对a) Voc、b) Jsc、c) FF、d) η的影响
磷扩散面积占比与J0对a) Voc、b) Jsc、c) FF、d) η的影响
硼发射极面积占比增加可提升Jsc,但需控制J0<10 fA·cm⁻² 以抑制复合损失。模拟显示,发射极占比70%时效率最优。对于磷扩散BSF,面积占比超过10%会导致Voc下降,因此建议BSF面积≤30%并优化J0<1 fA·cm⁻²。此外,间隙区域需最小化以减少阴影损失,同时避免发射极与BSF直接接触引发隧道效应。
本研究通过Quokka3模拟明确了IBC电池高效化的关键参数:硅片厚度200 μm、电阻率1 Ω·cm、体寿命≥10 ms、发射极占比70%、前后表面J0≤1 fA·cm⁻² 。在此条件下,理论效率达26.64%(Voc=737.9 mV, Jsc=42.06 mA/cm², FF=85.85%)。研究为IBC电池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未来可结合新型钝化材料(如超薄SiCx:H)与激光掺杂技术进一步降低复合损失,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美能QE量子效率测试仪可以用来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并通过其量子效率来诊断太阳能电池存在的光谱响应偏低区域问题。它具有普遍的兼容性、广阔的光谱测量范围、测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等优势。
✔ 兼容所有太阳能电池类型,满足多种测试需求
✔ 光谱范围可达300-2500nm,并提供特殊化定制
✔ 氙灯+卤素灯双光源结构,保证光源稳定性
美能QE量子效率测试仪可精准验证优化后电池的 Jsc提升与光谱响应特性,为实验参数校准提供关键支撑。也为IBC电池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原文参考:Systematic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for High-Efficiency Interdigitated Back-Contact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相关解决方案
BC电池
在光伏技术迭代加速的当下,BC 电池(背接触电池)以其突破效率瓶颈的独特优势,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核心方向。然而,其复杂的三维交叉结构、精密的多层膜系设计与多工序集成工艺,对制造过程中的参数控制、缺陷检测与性能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查看详情